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1942年辽宁本溪湖煤矿瓦斯爆炸:世界最大“矿难”

1942年辽宁本溪湖煤矿瓦斯爆炸:世界最大“矿难”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抗战时期的本溪湖矿区及街道

本溪湖煤矿1942年瓦斯大爆炸后埋葬殉难矿工的四坑口外“万人坑”遗址

  1942年发生于本溪湖煤矿的“4.26”瓦斯大爆炸,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至今仍属世界煤炭史上一次性死亡人数最多、最惨烈、最大的一次矿难!但67年过去了,有关惨案的事实真相的事实真相,日本政府极力掩盖,避而不谈。并以“瓦斯被风所袭,猝然爆发”这样妇孺皆知的弥天大谎来掩盖事实真相。本文将以翔实的事实披露这是一起是完全可以杜绝的一起矿难。
 

  历史回放

  1942年4月26日是一个星期天,连绵不断的春雨下了一整天。中午11点30分,地面变电所发生了故障,全矿井停电。到下午2点钟修复后,首先给地面扇风机送电运转,2点10分往井下各采区送电。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井口传出一声巨响,瞬时滚滚黑烟由茨沟、仕仁沟、柳塘等五个井口往外翻腾出。柳塘大斜坑口两间木板房被暴风吹的荡然无存。…….当时全矿井共5个采区。最东部的五坑区和最西部的四宝砟这两个采区还没有受到爆炸影响,其余三个采区所有当班井下人员除极少数生还外,绝大多数都牺牲了。事故后清理尸体就费了十多天的时间,总共查实死亡人数为1549人,轻重伤246人。在死亡人员中有31名日本人,其余都是中国人。

  这是摘自张洪昆《关于1942年4月26日本溪湖煤矿瓦斯大爆炸事故的回忆》一文。

  张洪昆先生是作为当时中方唯一的一个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中国人,当时是本溪湖煤矿保安课的技术员。

  张洪昆先生关于死亡人数的记载还是一个可商榷的数据.但一个明确的事实确是明白无误的:刹那间,近2000名中国人的生命就此消失,数千家庭顿时陷入灭顶之灾.

  那时的本溪确实处于“万户萧疏鬼唱歌,千村霹荔人遗矢”的悲惨中。

  处于本溪的日本人又怎样呢,风声鹤唳,紧张万状。

  日本当局初步判定这是一起最大的惨案后,惟恐引起工人暴动,入夜之前,对各厂矿以及各交通要道、车站等加强了戒严和封锁,全城处于戒严状态。

  对于日本人则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

  距离坑口最近的西山、南山的、四坑口的住宅区的日本男职工当晚都在矿上集合待命。妇女老人和小孩等大部分家属,都带着贵重物品到市区的亲属朋友家躲避。有的家中虽留人看守,但都门窗紧锁,连灯也不敢开。特别是柳塘坑口附近的四户日本独立住宅一夜间全部撤离到市中心区了。

  为防止工人闹事或是暴动,日本当局的第一反映就是立即召集全市的军队、警察、宪兵荷枪实弹,很快将大白楼、本溪矿茨沟、四坑口、柳塘几处的井口广场进行了戒严和封锁。同时加固了矿工宿舍房子的电网、铁丝网。分布在茨沟、四坑口、柳塘等处的独身矿工居住的大房子也被包围的水泄不通,这一夜日本的监工、把头三番五次到大房子里,对照“灯牌子”查点人数,对矿工们实行严格的人身管制。

  日本当局还将茨网、电网重重包围的茨沟、柳塘两处的“特殊工人”住的地方加强了警戒。不但严密包围了大房子,还将“特殊工人”住处的所有铁器如锹、镐、斧头、锤子、炉通条以及木棍等全部收缴集中看管。电网内外形成了一触即发的对势状态。

  害怕工人逃跑,日本人还把当时的本溪湖火车站以及各主要交通要道,全部封锁戒严。

  极力封锁消息。矿内的电话一律不准往外打。

  事发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4月27日凌晨4点,天刚亮,本溪湖电话电报局夜间值班员熊谷奕雄(日本宫城县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窗口,看到两三个日本人,急匆匆地要打电报。短短的20几个字的电文,传递着“本溪湖煤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噩耗。接下来来打电话、电报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就发出了50多份。到上午9点,日本宪兵队来人下令:所有电报一律停发,这一封锁就封锁了十几天。

  为什么惨案发生后,日本人惶惶如大难临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对惨案的发生负有直接的责任。
 

  日本人对惨案真相的隐瞒

  惨案发生后不久,日本人为推卸责任,有人即把瓦斯爆炸一事赖在“特殊工人”头上。后来看这条理由实在是站不住脚,才组织人搞了个调查,并撰写了有关惨案的极密文件--《灾害事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日本政府承认了“4.26”瓦斯爆炸是一起惨案。但遗憾的是,在《报告》中只是记录了一些有关“爆发”的时间、地点、死亡人数以及如何探险、救护、恢复生产,抚恤方案等过程,但对“4.26”瓦斯爆炸惨案的真正原因却避而不谈,既没分析事故的原因,也没追究事故的责任人。

  任何一份事报告书,最不可缺的事故原因分析和追究事故责任人,日本人对于“4.26”瓦斯大爆炸的事故报告缺的刚好就是这两部分。不为别的,只为隐瞒事故真相。

  那日本人用什么理由来隐瞒事故的真相呢?他们用了这样的理由:“瓦斯被风所袭,猝然爆发”。

  这是一个明眼人一看就很蹩脚的理由。瓦斯被风所袭带来的结果是瓦斯在空气中的含量降低。瓦斯在空气中的含量降低了导致的结果就是避免了瓦斯爆炸的可能。还怎能猝然爆发?

  日本人编造这个理由,只不过为了掩盖他们对真相的刻意隐瞒。

  一位名叫上野建二的日本人,是当时惨案的见证人,8.15日本投降后,他还留在中国本溪继续工作,直到1948年才回国。他在后来他写的关于本溪“4.26”瓦斯爆炸回忆录中明确说: “'4.26'瓦斯爆炸惨案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矿难!”他说:“这次事故,不是一次单纯的惨祸,也使技术界人士感到耻辱”。

  本溪1942年“4.26”瓦斯大爆炸,是一起因日本人的无责任感造成的世界第一大矿难

  无视科学的掠夺性生产的殖民者心态是导致惨案的主导原因。

  惨案发生后,经从日本北海道请来的专家鉴定分析,将这次事故定性为“瓦斯煤尘爆炸”。即是以二平半为中心的瓦斯爆炸发生后,相继引发了“有浮游煤尘参与的瓦斯煤尘串联大爆炸”,这次串联大爆炸波及井下各巷道长达10000多延长米。这起由煤尘参与的大爆炸,威力之大,范围之广,死伤之惨烈都是空前绝后的。爆炸瞬间产生的烟雾和毒气沿着巷道喷出井口,持续了长达近三个小时之久,致使近千名矿工因窒息而死伤在求生(升井)的路上。煤尘在这次大爆炸中起到了绝大部分的破坏作用,但是,在爆炸事故发生前,日方却从未对该矿做过任何煤尘检测和分析。当时井下贯穿东西长达5000多米的主巷道内,堆积大量煤尘,不用干活,就是从这条巷道走一趟,就会满脸黑黑地,只有牙是白色的。

  面对严峻的潜在威胁,日本人没有采取任何防尘、除尘措施,并主观预言该矿不会发生煤尘爆炸。

  在只够1000人呼吸的井下却涌入了4000人,不仅严重影响工人的生存和健康,而且埋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根据国际惯例以及煤炭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井下工人每人每分钟,必须保证供应新鲜空气不得少于4立方米/每分钟。当时这个矿井采用的是五个采区联合通风的方式,地面主要通风(抽风)井,从东到西共有100马力主扇四台,总有效风量近4000立方米/每分钟,。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分钟4立方米计算,每班入井人数不应超过1000人,而《报告》中记载说,当天实际入井人数高达4442人,超过规定的最低标准三倍之多。

  不合理的拐脖子式的通风道造成瓦斯的聚积。

  在矿山设计开发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发是尤为重要的。然而,日伪统治时期的本溪湖煤矿的井下通风设计却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当时的本溪湖煤矿的井下通风设计经常采用的是“急倾斜下行风”或者是“串联通风”。通风巷道被设计成拐脖子式的,瓦斯于此没有通畅地流出去,造成瓦斯的聚积,当送电时引发电火花,惨案就酿成。这是煤矿通风设计、生产中的大忌,是技术性很强的原则性错误!日本人采用这种不懂技术、不懂常识、不懂科学的错误设计,除了视中国人的生命如儿戏外实无其他理由可以言说的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942年辽宁本溪湖煤矿瓦斯爆炸:世界最大“矿难”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