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五邑银信中的时光印记——广东江门侨批里的温暖亲情

五邑银信中的时光印记——广东江门侨批里的温暖亲情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福建等地的方言称信为“批”,国内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往来书信称“侨批”。它是清代以来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为一种“银信合封”形式独特的家书。侨批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民间文书,侨批不仅记载着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对乡土、家属的眷顾之情,也承载了国内侨眷对旅外侨亲的牵挂与思念,成为维系海外侨胞和国内侨眷、亲友的重要纽带。

  广东江门五邑(五邑,即江门市所辖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银信(即侨批)记录下了当地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侨眷的浓厚亲情。

  海外生活艰难 心中记挂亲人

  华侨给家人寄钱,最多的用途是“米粮之用”或“度岁之用”。即使是一些暂时失业的华侨,也会东挪西借寄钱回国,以供家人衣食之用,或是在春节时购买年货,度过一个丰盛、热闹的节日。

  菲律宾华侨谭裔慈20岁出国,工作并不稳定。在失业闲居之时,最忧心的便是他妻子和儿女们的生活费用问题。在一次失业后,他写信给妻子和女儿说:

  李氏贤妻妆次,雅丽女儿知悉。……我在菲无工做,终日闲居,费用不能减,故心头苦闷莫名,又挂念吾妻与雅女之费用,故日夜忧愁,无法解决,故想回家一见吾妻女也。然现在台山内地生活情形如何,又不敢冒[贸]然回家……知我现在未有工做,勉强寄回该二佰元以为暂时渡年之需,该些少款项,吾妻只收归家用,为衣食之需,切勿还回与人家,栋姆及国良妻之款,等我有工做,有多银寄回方可能还也,请他原谅,暂时用该款为家中汝母女两人饱暖之需为要,欠人之款,宁可等我有工做时加利奉还可也……我在菲平安,身体康健,勿念为要。该款约十二月初可到,吾妻即到慎信十足收取也。余俟再及。

裔慈

元月十一日(十一月廿二日)

  谭裔慈在家书中,先是讲述了他之所以迟迟才给妻女寄出200元港币,主要是因为菲币与港币兑换问题和“菲岛统制外汇”所致,随后他多次提及他在菲律宾“失业”“未有工做”“无工做”,言语间充满因失业而不能及时汇款回家接济家人的焦急和歉疚,对家乡亲人的牵挂跃然纸上。信的结尾处,失业的谭裔慈一再叮嘱妻子,此次寄回的钱务必要用以解决“汝母女两人饱暖之需”,家中的债务等他有了收入后再多加些利息还上。

  抗战烽火蔓延 提早邮寄银两

▲1941年5月14日,美国华侨进璞寄给妻子陈氏的银信。 广东省江门市档案馆藏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侨忧心如焚,他们预做准备,为家人多寄一些钱款,以应对不时之需。美国华侨进璞的银信就反映了这种情况。1941年5月14日,他写信给妻子说:

  陈氏内助爱慕,别来顽躯幸籍[藉]无恙,聊堪告慰。昨接家书报告举家大小均好,以慰远情之心,并悉所付之银收到,仍有大三次之五十五元港币未见报告收妥。今由飞邮汇上港银四佰元,交一佰元吾父收用,余三佰元家中所需□,祈查收以应家需,收妥之日祈速付回音示知,以免悬望。予诚恐战事影响或者因水路不通或者又因政府禁止银两出口,故早为之耳。收到该艮[银]祈为节俭,免至生借无门。……至度年时如水路通则付些少回家,你祈注意摊俭一点。……我或者因战事所迫,而被政府应招[召]入伍,昨接政府令开抽调我加入训练,将来未知加入与否,如何,余当再告。

  在这封家书中,进璞一方面希望银信穿越抗战的烽火顺利送到家人手中,另一方面也希望家人在这段特殊时期能以节俭为要。

  广东五邑地区的华侨年均汇寄赡家款项的数额,不同时期、不同华侨不尽相同。因为很难找到若干个家庭连续若干年的完整家书进行比较研究,对其数额只能进行大致的推测。仅在笔者所见的侨批中,在抗战前,一般一笔汇款数额在100元左右为多。如1924年,美国华侨申圣写给3个儿子的家书中就提到该年共给家庭汇寄200元,根据他以往在家乡的生活经验推断,“谅亦可敷家用有余乃合”。但在抗日战争期间及抗战胜利后,由于物价飞涨,导致海外华侨不再能准确判断家乡生活成本而引起误会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此外,五邑银信中还有许多关于华侨、华人支援抗战、倾囊资助桑梓教育事业,以及专门为华侨带送银信谋生营利的“水客”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侨批档案共同描绘了五邑籍华侨、华人的海外社会生活,展现了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支援祖国和家乡建设等方面的成就,是江门有别于其他侨乡地区的重要特色档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2日 总第3878期 第三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五邑银信中的时光印记——广东江门侨批里的温暖亲情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