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87岁抗战老兵孙九宏讲述营救飞虎队官兵的传奇经历

87岁抗战老兵孙九宏讲述营救飞虎队官兵的传奇经历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资料图:1944年8月,被新四军营救的五名美国飞行员 新华社

  “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华盛顿会见了二战飞虎队老兵及其后代……”仲夏时节,记者走进第54集团军洛阳干休所,来到抗战老兵孙九宏家,交流中老人指着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兴奋地说:“你看,中国人民与美军飞虎队结下的感情很深厚!”

  “看到这则报道,让我想起了一场战斗,当时我们救了5名美国飞行员……”落座后,大家随着孙九宏老人的讲述,一起走进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部队奔袭30公里支援

  1944年8月21日黄昏,新四军第三师盐阜独立团三营端了鬼子一个炮楼,正在时阳庄休整。开饭号吹响不久,官兵才吃了半碗饭,就看到一名侦察员急急忙忙跑来。尽管孙九宏当时才16岁,却已经是有将近3年兵龄的老兵了:“我看到这一幕,就知道肯定有情况。”

  果然,集合号随即响起,官兵们搁下饭碗,队伍快速向金桥村方向机动。在路上,那名侦察员告诉大家:8月20日晚上20时左右,一架飞虎队的B29重型轰炸机在轰炸日本的归途中,突发故障坠落在30公里外的晏荡乡金桥村,有5名美军飞行员成功跳伞。

  “飞虎队曾多次出动飞机轰炸日本军事目标,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上级命令我们团,一定要保卫好盟军飞行员和军事秘密的安全。”听了侦察员的话,大家都很兴奋,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孙九宏老人介绍,盐城附近驻扎的日军有个习惯,到了晚上就要“回窝”,只有白天才敢到据点外活动。部队到达金桥村时天还未亮,阵地一片寂静,和一营、二营汇合后,三营官兵才知道了关于盟军飞机坠落后的更多情况。

  原来,20日晚,晏荡乡党支部书记夏龙升等人从乡里开会回来,刚走到金桥村路口,就发现了这架坠落的飞机。这里距日寇湖垛镇据点只有3公里,他们立即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并向上级报告。根据安排,战士守护在坠机附近,乡干部、民兵守护在外围。午夜时分,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军民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阵地,守护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拂晓,驻在10公里外的盐阜独立团一营、二营官兵冒雨赶到了金桥村。与此同时,日寇近藤中队长也带着盘踞在湖垛的100多个日伪军往金桥村袭来,企图劫走坠机。由于敌人行动缓慢,途中又怕遭到我军伏击,所以等他们赶到时,我军早就严阵以待。

  绝不让日军接近飞机

  21日上午9时许,日伪军百余人发起进攻,保卫盟军飞机的第一场战斗随即打响。

  盐阜独立团一营、二营官兵一边沉着应战,不让敌人越过晏荡沟;一边布置小分队,从敌人背后包抄过去。民兵则在两侧伏击,千方百计牵制敌人。附近好几百名民兵、群众闻讯,也纷纷赶来助战。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呐喊声不绝于耳。

  一营、二营官兵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敌人击退。但是,日军第二次进攻兵分多路来势汹汹,而且用了重型火器。盐阜独立团领导命令一营、二营边打边撤。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看到孙九宏所在三营前来支援,一营、二营官兵喜出望外。盐阜独立团将汇合后的3个营布置在日军据点前方不远的晏荡沟一线,静待日军天亮“出窝”。22日一大早,日军大摇大摆走出据点,立即遭到独立团官兵阻击。日军退守据点后又组织了多次进攻,但独立团官兵作战顽强,始终没让日军越过晏荡沟。

  “我们用生命保护了美国盟友。”孙九宏老人告诉记者,战斗中,盐阜独立团共伤亡20多人。

  资料图:保卫盟军坠机战斗纪念地

  不给日军留一块钢板

  孙九宏和他的战友在前方与日军激战,后方官兵也没有闲着。新四军第三师领导认识到,轰炸机这个庞然大物肯定无法整体运走,离日军据点又这么近,必须尽快分解搬运。

  22日上午,师军工厂官兵携带工具和炸药匆匆赶来,容不得多想,大家快速将机上的6挺重机枪、一门小炮、5枚大炸弹拆卸下来,其余地方放置炸药包,随着一声声巨响,飞机被分解成了一个个碎块,并在数百名民兵和地方群众帮助下运往河边,装满了13条大木船。最终,拆卸下来的飞机残骸,及其他军用物资全部被运到了安全的地方,并被严密保护起来。

  得知轰炸机被妥善处置,获救的美军飞行员激动地说:“新四军以生命的代价保护了我们。”22日晚上,上级命令盐阜独立团撤出战斗。

  倾全力安排感动盟军

  这架轰炸机坠落前,共有5名美军飞行员成功跳伞,他们分别是领航员萨伏爱少校、导航员澳勃朗上尉、机械员斯太尔美克中尉、驾驶员罗茨中尉、机枪手勃朗台治少尉。

  8月23日下午,在建阳县总队一个连的护送下,5名飞行员从建阳县出发,赶往三师师部。洪学智参谋长带领官兵到阜宁县东沟镇迎接他们。当他们到达师部时,广场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欢呼声不绝于耳。飞行员们也激动得高呼:谢谢中国朋友!谢谢中国朋友!当天晚上,三师政治部还为飞行员们举行了欢迎会。

  尽管新四军物资紧缺,但副师长张爱萍特意将5名飞行员安排在一座庙宇里,并从特务营专门派出一个连来担任警卫,保护他们的安全,还设法找到了会做西餐的厨师。

  事隔整整40年之后,1984年6月11日,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应邀赴美访问期间,专门看望了萨伏爱等3名获救的飞行员,3人托请张爱萍向盐阜人民转致他们由衷的谢意。

  资料图:雁翎队战斗场面。王木头提供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在烟波浩渺、苇荡丛生的白洋淀,代代传唱着这首描述雁翎队抗日传奇的歌谣。淀上的船工至今说起雁翎队和雁翎英雄赵波的故事来,仍是如数家珍:“赵波是俺们安新县赵北口赵庄子人,1939年参加了冀中第九分区白洋淀雁翎队,当过战士、侦察员、分队长、大队长,后来到冀中纵队三十八团七连当了连长。”船工竖起大拇指:“他是雁翎队的‘水上飞将军’。”

  2007年,86岁的赵波过世。今年6月,在淀里的芦苇最为茂盛的时节,记者来到白洋淀抗日战争纪念馆,聆听64岁的馆长王木头讲述岳父赵波的故事。

  资料图: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江泽民同志与赵波握手。

  小兵张嘎的原型就是他

  “你们一定知道小兵张嘎吧,我的岳父赵波就是他的原型。”王木头的讲述就从赵波与小兵张嘎的结缘展开。

  1958年作家徐光耀在保定农场劳动期间,经当地渔民介绍认识了赵波。在前前后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听赵波讲了许多亲身经历:儿时淘气,上树掏鸟蛋;参加雁翎队后,利用打鱼、打猎的本事去端鬼子炮楼、打日军的包运船队……1961年,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发表在《河北文学》上,1963年被搬上银幕,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红色经典。

  嘎子的身上,处处有着赵波的影子。嘎子最惊险的事迹是“单身诱敌”,赵波也有同样的故事。1940年夏天,日本鬼子装备了汽船,倚仗着速度快、火力猛,在白洋淀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天下午,太阳快落山了,敌人驾驶着汽船正气势汹汹地在河道上巡逻,赵波划着一只小船出现在敌人视野里。敌人立即加足马力向他冲来,赵波不慌不忙,端起枪迎着驶来的汽船连扣扳机,两个敌人应声栽入水中。敌人的机枪顿时响起来,只见小船拐过河汊不见了踪影,气急败坏的敌人跟着开进河汊搜寻,赵波边打边退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

  “谁是小嘎子并不重要。”岳父赵波生前曾告诉王木头:“小嘎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他所代表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资料图:乔石与赵波等雁翎队老战士合影,乔石同志的右手边就是赵波。

  40分钟歼灭100多个日伪军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汇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146个大小湖泊群,湖群中岛屿和湖畔分布有36个村庄、12万亩芦苇。

  “这得天独厚的地形正是杀敌的好战场。”王木头说,“鬼子来了,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淀子里、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拿起打鸟的猎枪、打鱼的渔叉、插着雁翎防止火药打湿的大抬杆土炮,组成雁翎队和鬼子干上了。”

  “我岳父那时被鬼子称为‘鬼难拿’,悬赏捉拿他的布告贴遍了敌占区的大街小巷:捉拿住赵波,要官给中队长,要钱给2000块大洋。”“鬼子为啥这么怕他?”王木头给我们讲起赵波与雁翎队痛打包运船切断敌人水上运输线的故事。

  1943年10月1日,日寇用100多只货船满载军火,沿大清河运到白洋淀赵北口码头,准备运往保定。为了截获这批军火,赵波在群众帮助下混进赵北口,冒充装卸工上了码头,把敌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10月3日凌晨,雁翎队根据赵波提供的情况,埋伏在王家寨东边的横堰苇塘。战斗打响后,赵波和突击组如离弦之箭朝第一只敌船冲去。这次伏击不到40分钟就胜利结束,敌防河大队130多个日伪军被全歼,还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110支、手枪10支、手榴弹8000多枚和大批粮食以及军用物资。年底,赵波被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授予“民兵抗日英雄”称号。

  资料图:雁翎英雄赵波。

  资料图:赵波应邀赴京参加全国英模会,三军仪仗队迎接老英雄。

  与毛主席合影的神枪手

  “猎枪打雁神枪手,抬杆专打鬼子兵。”这是《白洋淀渔歌》中的一句歌词,这首歌不仅写出了雁翎队打日寇、端岗楼的英勇事迹,也展现了他们精准的枪法,而赵波的枪法尤其了得。

  王木头回忆:“在一次夜袭岗楼的战斗中,侦察员发现一群日军正在楼外聚集,中间一位佩戴指挥刀的日军军官还在布置工事。队长问赵波:‘小赵,看到那个鬼子头目了吗?把他干掉。’赵波二话没说,比划比划了距离,只一枪就把鬼子头目击毙了。雁翎队瞅准时机,分三队进入大院,扑向敌军。敌人溃不成军,30余人全部缴枪投降。”

  “我岳父说,1960年4月23日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天他进京参加了全国民兵代表会议,与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了影,中央军委还以毛主席的名义发给赵波一支写着‘赠’字的半自动步枪和100发子弹。”

  “能得到这样的荣誉,是因为老人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时期,他先后参加大小战斗70多次,一个人缴获步枪114支、手枪7支、机枪2挺、活捉日伪军100多人……1950年被‘授予华北战役战斗英雄’。”回忆起岳父生前的事迹,王木头感慨万千。

  过去逢年过节,王木头总会与岳父聊起这些往事。时间久了,王木头觉得应该让更多人了解雁翎英雄的故事。2000年他卖掉了自己经营的羽绒加工厂,建起了“小兵张嘎纪念馆”。现在他成了白洋淀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馆长兼讲解员,每天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遍遍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片芦苇荡里的动人传奇。这个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说:“我十几年来一直就在做这一件事,却觉得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这些人、这些事感动了我,我要用它们感动更多的人。”

  哥哥的延安来信

  吾弟如见:

  家中久无音信,母亲盼我回家之心,定甚焦切,此事须请吾弟善自设法解析之。因自战乱以来,阖家分散,一时期望团圆,实无可能。母亲虽终日望我回家,事实怎能办到?不如设法劝母亲不必想我,倒还能安心度日。况今已家室全毁,所得幸免者,唯你我数人耳。如能各自立业,他日再图团聚,未无望也。目前母亲生活,确已十分困难,但事已如此,即为人洗衣缝服,亦须勉力度过难关。千万劝其不必专心盼我,以免增加其失望之心,更为难过,不如死心自己设法为佳。此中苦衷,愚兄实难言达,望吾弟能深深谅我,则感甚矣!

  兄之状况如故,可称安适,请勿记念,为祷。

  愚兄 春手上

  九月七日

  家书背后

  钟敬之(1910-1998),浙江嵊州人,我国著名电影教育家、电影事业家和舞台美术家。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左联和左翼剧联。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延安鲁艺实验剧团、鲁艺美术工厂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常务副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是新中国高度电影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41年,他从延安写给远在湖南祁阳的弟弟一封家书,倾诉了家园被日寇焚毁的悲愤心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牵挂。信末落款“春”是钟敬之的小名“春郎”的简称。

  向老兵敬礼

  “神枪手为什么神?神枪手神在心中有敌人!”每当走进连队荣誉室,回顾一个个激励斗志的战例,瞻仰一面面鲜血染红的锦旗,我都会有血脉贲张的感觉。一代代四连官兵铭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连魂,才有了四连今日的荣耀。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中,我们一定秉承“吃苦耐劳的狠劲、从难从严的实劲、苦练巧练的韧劲、精益求精的钻劲”的“神枪精神”,用实战化训练磨砺官兵,带领四连在强军兴军的道路上当先锋、打头阵、争第一。

  ——沈阳军区某团“神枪手四连”第21任连长任鹏

  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战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承担了民族的苦难,扛起了民族的希望,那种纵使身死形灭、亦无怨无悔的精神让我始终铭记于心。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要时刻铭记“铁心向党、前仆后继、智勇双全、无坚不摧”的连魂,发扬优良传统,苦练杀敌本领,誓做无坚不摧的钢刀利刃,用生命传承这份忠诚和血性。

  ——第39集团军某团“钢铁七连”班长黎世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87岁抗战老兵孙九宏讲述营救飞虎队官兵的传奇经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