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抗战老兵回忆悲壮往事 黄山仙源镇曾驻扎大量川军

抗战老兵回忆悲壮往事 黄山仙源镇曾驻扎大量川军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者按

  9·18,刺痛了中国人80多年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我们怀念为了民族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在这个日子,我们也看到,曾经给亚洲带来灾难的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

  历史会远去,但不会被忘记。在这个日子回忆历史,既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但愿以史为鉴,悲剧不再上演。

  周文清回忆,这里曾埋了24名在轰炸中遇难的伤兵

  9 月15 日,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记者走在街道上,看着人来人往。如果不是抗战老兵周文清的指点,记者和当地很多年轻人、中年人一样,都不太清楚脚下的这片土地,长眠着抗战期间牺牲在黄山的川军将士。

  老人回忆

  镇上来了大批川军

  “有个老兵叫周文清,抗战时期曾在黄山区仙源镇的国军第三战区后方医院工作过,参与掩埋了很多死亡的川军伤兵。”近日,黄山市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汪为之向记者透露了这个信息。

  9 月15 日,记者赶到仙源镇,在当地村民指引下,找到了生活在水东村瑶潭村民组的老人周文清。门前是麻川河,屋后是连绵青山。老人说:“这儿以前是太平县城郊区,热闹着呢。”

  周文清94 岁,精神不错,吃喝起居如常,每餐喝一两白酒。虽然眼睛不太好使,可思维正常,对往事的记忆仍比较清晰。

  老人是1920 年生的,少年时,家在仙源街,给叔公照顾一个布店。那时,仙源是老县城(太平县)所在地,很是繁华热闹。

  18 岁那年,日寇先后占领皖南的青阳、石棣县(现石台县)、广德等地,比邻的太平县成了前线。那年,县城来了大批国军部队,街上到处是军人。“都是国民党第三战区23 集团军的,是川军!总司令是四川的唐式遵。”老人回忆说。

  每天都有伤兵死去

  当时,街上到处是招兵的宣传。周文清想当兵,在国军的40 兵站入伍,分在国民革命军第79 师,安排在40 兵站医院工作。“当时,伤兵太多,仙源镇上的好几个祠堂被征用,改为国军伤兵的临时安置及治疗之处。”老人说。

  周文清所在的医院,是赵家祠堂及书院等古建筑合并起来的,占地好几亩,住满了伤兵,绝大多数是四川口音。

  “最多的时候,镇上的伤兵有两三千。”老人说,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人伤势又重,每天有三五个伤兵死去,最多一天超过十个。当时,仙源镇岘村有位姓孙的青年人,也在医院当兵,负责将死去的伤兵送入太平间,周文清等人则协助收殓、入棺。

  “门前空地,做棺材的松木都堆成了山。”周文清说,有两个木匠每天用松木制作简易棺材。伤兵死了,入殓,抬到城郊的荒地或小山坡埋葬。有时死的人多,都埋在一起,起个小坟堆。做棺材的边角木料,拿来做成小木牌,写着死者姓名、部队番号等,插在坟头。

  一病房被炸死24 人

  周文清回忆说,他在这个后方医院工作了半年多,亲历了数百名川军伤兵的牺牲。

  老人称,仙源是县城,聚集了大量部队和伤兵,各级国军长官都在,也引起日寇的注意。在仙源时,他目睹了日军大量战机多次轰炸县城的场景。有一部分伤兵就是被日机炸死的。

  “有一次,来了两架飞机。我们赶紧疏散伤兵,把他们移到路边,盖点草和树枝,就躲小树林了。”周文清说,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东西,快落地了才知道是炸弹。那天的轰炸,听说炸死了4 个人。第二天,又来了9 架日机,从中午轮番轰炸到下午三时左右,县城几乎炸成废墟,兵站医院被炸掉了。很多伤兵和老百姓被炸死。仅周文清负责的病房,就有24 个无法转移的重伤员被炸死。周文清说,因为日机轰炸频繁,死伤惨重,兵站医院的伤兵需要转移,周文清和大家将伤者送往黄山区谭家桥。返回后,又和其他人一起,将被飞机炸死的伤兵集中安葬在一处。据他所知,其他病房的遇难战士,也埋在一起的。

  不久,周文清又进入军政部的109 伤病官兵收容所,随部队前往南昌。此后多年,又转战皖浙赣苏,担任过师部医院的护士长。解放后,全家回到太平县。

  记者探访

  当年埋骨地已大变样

  老人在儿子周代民的陪同下,领着记者来到仙源镇的103 省道屯(溪)黄(山)旅游公路,在路边的麻村加油站附近,老人指着眼前的居民住宅、小山坡和田地说,地下埋葬的就是当年牺牲的川军伤兵。

  周文清告诉记者,当年掩埋伤兵时,这里都是荒地和荒坡,零散死亡的伤兵一般掩埋在荒地里,一次死亡人数较多或日机轰炸而大量死亡的伤兵,集中埋在荒地或山坡。县城的临时伤兵医院存在时间较长,而他半年后就离开了,总共有多少伤兵死亡后埋在当地,他也不清楚。

  历经几十年变迁,记者看到,当年的荒山坡如今已是茶园、稻田和菜地等。山下的荒地,现在建起了大量的民居及建筑物。据悉,解放后修建公路,也开挖了不少荒地。

  盖房挖出两畚箕骸骨

  随后,记者和周文清父子在仙源镇街道上找了一家面馆吃面。老人很肯定地说:“那个医院就在刚才吃面的地方,往下走几十米。”周代民称,老人所说的抗日时的医院,现在是仙源镇中心学校和民居了。

  记者走访了十余位当地居民,有的居民称听说过抗战时期这里有国民党部队的医院。不过,更多的人只听说过这里遭过日军飞机轰炸,不清楚医院和埋葬伤兵的事。

  记者在仙源镇偶遇了95 岁的老人陈桂英。她告诉记者,她年轻时就知道这里埋葬了很多伤兵。其子张年珠及儿媳胡红云也称,当地一些老人还知道这段历史。

  张年珠说,解放后修建公路时,曾在荒地挖出过很多的骸骨,有的是层层埋放在一起。1986 年,他在该处建新房,挖出的骸骨装了两大畚箕,捡拾整理好,挑到后山埋了。前些年,每年冬至他还去烧纸、放鞭炮,“都是为抗日牺牲的,所以每年都要祭奠。”

  周文清告诉记者,他常看抗战电视剧,也经常想起从军的坎坷经历,想起在轰炸中被炸死的伤兵和百姓。埋在仙源镇地下的军人及百姓,都是抗战中牺牲的。对他们,应该有个很好的办法去纪念和宣传,让大家都知道仙源镇的这段悲壮历史,不能让牺牲将士就这样被人遗忘。

  部门求证

  仙源确驻扎大量川军

  为了求证周文清所说川军骸骨地的准确性,记者连日来走访了黄山市黄山区政协文史委、黄山区委党史办、黄山区民政局等部门,基本确认了相关史实。

  黄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陈朝曙告诉记者,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第三战区23 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及所属川军,于1938 年下半年,驻扎在黄山区的仙源、甘棠、三口等地。其中仙源是县城,驻扎了集团军指挥部、后方临时医院、兵站等重要机关和单位。因伤兵太多,仙源城区20 家大小祠堂也住满了伤兵。另有刘家、项家、赵家、张家等各大家族的宗祠等,成了“临时医院”。

  由于集结了包括第三战区其他部队在内的大量军队,加上大山重叠交通不便,日军颇为忌惮,这也是日军难以占领黄山区(太平县)及黄山市其他区县的缘故。

  然而,太平县乃至黄山市的歙县、屯溪等地因此成为了军事要地,成为日军重点打击对象。1938年底到1943 年4 月,日军持续派出大量飞机,对太平县城区仙源及甘棠、石棣县(现石台县部分)城区广阳(广阳现划归黄山区,为广阳乡)等地,进行疯狂轮番轰炸,造成大量士兵、百姓死伤及祠堂等古建筑被毁。

  被轰炸的损失有统计

  黄山市和黄山区两级党史研究部门,对日寇飞机轰炸造成的损失,有过详细统计。在1938 年11月到1943 年4 月,日寇先后从芜湖、安庆等机场出动飞机200 余架,空袭仙源、甘棠、秧溪、新盛、泾阳等地25次,炸死炸伤军民800余人。

  1938年11月14日,日军大批飞机持续轰炸仙源,投下近200枚炸弹和汽油弹,并用机枪空中扫射。在后方40兵站医院疗伤的250名将士遇难,太平中学附近的抗日官兵在轰炸中死亡50余人,民众死伤近200人。

  1940 年3 月10 日,36 架日机先后3 次集中轰炸仙源,投弹188 枚,临时医院又有100 余名抗日伤兵遇难。1940 年3 月19 日下午,38 架日军飞机分3 次空袭太平县仙源,投弹160 枚,后方临时医院的伤员100余名遇难,死伤民众20余人。

  确认后将竖立纪念碑

  黄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陈朝曙称,对发生在当地的和抗战有关的历史资料,也在收集、整理中,此前已了解到很多内容。对仙源埋葬大批抗战伤员的历史,以前了解不够多,但从老兵亲身经历及找到的权威档案资料,结合当地老人口述史料,可以证明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该委将在实地走访老兵、当地老人等后,形成提案,建议当地政府采取竖立纪念碑等适当方式,对这一段悲壮的抗战史予以铭记。

  “老兵口述的这段抗战伤兵埋在当地的历史,很有价值,我们会很重视。”黄山区民政局局长林承寿说,过去也听老人说过因日军轰炸,造成当地很大伤亡,但他对仙源曾掩埋如此多的抗日将士遗骸,并不太清楚。他称,民政部门会立即会同仙源镇政府、县政协文史委、党史办等部门,对此详细地挖掘、整理,实事求是地了解清楚。

  对仙源镇重要的埋葬抗战先烈地,初步确定后,将采取竖立纪念碑、塔的形式,作为全社会瞻仰、纪念、缅怀的场地。林局长称,将这段历史告诉给大家,可以更好地纪念历史,告慰英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战老兵回忆悲壮往事 黄山仙源镇曾驻扎大量川军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