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明朝中叶纸币为何退出流通市场?

明朝中叶纸币为何退出流通市场?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纵观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史,从最初的实物交换再到金属货币,进入北宋,中国开始步入纸币时代,这样的演变过程,到现在来看是世界各地货币演变的通则,即实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奇怪的是,中国进入明朝中叶,纸币似乎有悖常理的淡出人们的视野,百姓转而使用白银,即金属货币。其实纸币在王朝末年退出流通市场是属于正常现象,诸如南宋末年、元朝末年,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可是到了明朝中叶,纸币几乎退出流通市场,其间有哪些特殊的原因呢?

  大明通行宝钞一贯

  历来认为,宋元两朝纸币的崩溃与王朝末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紧密相连,在这种背景下,王朝通常采取滥发纸币的措施来缓解拘谨的财政状态,结果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最终导致纸币退出流通市场,但将这一理论用来解释明朝的纸币崩溃似乎有所不妥。

  明朝在洪武七年设立了宝钞提举司,负责纸币发行事务,洪武八年正式开始发行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按照规定,百姓可以用金银和政府兑换宝钞,但是政府却不用金银和百姓兑换宝钞,且命令禁止金银在市场上流通,所以,市场上面的交易一般只能通过宝钞和铜币进行。但是大明宝钞发行不久,就遇到了贬值的困境,无法维持与金银之间的兑换比例,在市场上的购买力也开始下降。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下去,虽然期间政府都非常留心纸币贬值的问题,但仍然没能稳定纸币在货币市场中的地位,直到正统朝完全崩解。

  明朝宝钞

  根据David Hume提出的货币数量说理论,即:m·v=p·t,其中m是指一定时间段发行的货币总量,v是指一定期间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速率,p代表着一定时间内的物价,t则是指一定期间内市场的交易总量,似乎可以用来解释其间原因。根据这个公式,如果一定时间内v与t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不变,那么m和p则是正相关的关系。明朝在纸币发行方面一直非常谨慎,严格的控制纸币的发行总量,所以明朝中期之间滥发纸币方面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货币发行总量m并不等于货币流通总量mv,其间v的作用不容小觑,总的来讲,就是明朝的纸币流通速率太高,是纸币崩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武通宝铜币

  那么流通速率为何明朝会比较大呢?这与明朝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明朝宝钞的价值是建立在征收赋税的基础上,表现为百姓只能将宝钞用来缴纳赋税,而不能用来兑换金银。当百姓拿到宝钞时,由于不能兑换金属货币,所以极不情愿将宝钞留在手中而是企图尽快将其用掉。当全国的百姓都有这种想法的时候,货币的流通速率则明显加快。农业时代的生产效率一般不会突飞猛进,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社会上的货物供给总量变化不大,社会交易总量也是一定的,为了此前所讲的等式对等,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维持平衡,物价的上涨,则意味着单位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换言之在社会上表现为物价的上涨和宝钞的下跌。最终由于宝钞购买能力的下降,加之在百姓中的公信力越来越低,纸币在明朝中叶只能走向灭亡。总而言之,这一结果的与明朝的货币政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明朝中叶纸币为何退出流通市场?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