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抗日战争 > 战时中国 > 深度“潜伏”羊口,巧烧日军油库

深度“潜伏”羊口,巧烧日军油库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羊口镇是一片红色热土。

  1934年1月,中共寿光县委派李培怀到羊角沟开展工作,公开身份是平民小学教师。随着形势的转变,1939年1月,日寇侵占寿光城后,接着派兵进占战略重地羊角沟。日寇进驻后,烧杀抢掠,肆意奸淫,欺压百姓。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振奋羊角沟人民的抗日救国情绪,寿光党组织不断派人进入该镇做地下工作,张贴传单,策反伪军。1941年,党组织派王玉山到羊角沟“潜伏”。

  王玉山是寿光县杨庄乡菜央子村人,家境贫困,靠种碱场地过活。父亲王好生为谋生计,到羊角沟租赁一靠街小板房,磨面度日。王玉山19岁入党,因父在羊角沟开磨坊,他也借送粮、探亲、买物等机会经常来来往往,习以为常,敌伪也不戒备。

  1941年春,23岁的王玉山开始在镇内张贴传单。他把党组织油印的《告伪军书》《抗战必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传单藏在身上,赶着小驴,驮着小麦,进入羊角沟到他父亲的小磨坊里住下。他父亲住在日本华北运输公司油库的西侧,他便为油库的敌伪人员送面、挑水,一来二去,熟悉了地形和布局,还获得了敌人的信任。

  1941年冬季,王玉山带了一部分传单,进入羊角沟镇。当天夜里到东西街东头鬼子院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张贴,刚贴了两张,就听到“咔咔”的脚步声。回头一看鬼子巡逻兵已荷枪列队走过来了。他真急了,怎么办呢?顺巷逃跑,定被打死;向住家户躲避,都关了门进不去;装作居民,敌人一定认为夜出可疑,遍身搜查,查出身上带的大卷传单,非死不可。

  那时冬天不下海,有的渔民把小木船拖上岸,放在自家门旁。王玉山急中生智,在黑影里一猫腰,钻进一家门旁放着的小船底下。他蜷曲着身子,屏着呼吸一动不动。敌人用电筒照着巷间小路,迈着整齐的步伐,挺胸直视,从小船旁匆匆过去,没有注意船底有人。他等敌人走远才爬出来,转弯抹角,回到磨坊,出了一身冷汗。

  1942年春,日寇调兵遣将,准备向我清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在羊角口镇积聚大批军用物资,以便随时运往各地。为破坏敌人的军需供应,我军计划将羊角沟日寇华北运输公司油库烧毁。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王玉山同志,并拨给他一石小麦,做磨面资本,尽量给油库敌伪人员一点甜头,作为进入油库的有利条件。

  王玉山接受任务后,积极地做烧油库的准备工作。首先试做导火索,他在家里用各种纸张做导火索,试验结果多是中途灭火,中间卷上黑药,又燃烧太快,使自己没有离开现场的充足时间。后来他试用农村打火用的一种草纸做导火索效果很好,燃烧不快,又不熄灭。于是他便做了一条两米多长、能围腰缠两圈多的草纸索。

  在旧历三月的一天,王玉山到油库送面,瞥见油桶垛的南边地上流出一米见方的柴油。他心里一动,这是点火的最佳时机。晚饭后,刮起了八九级的东南大风,越刮越紧。天气骤然变冷,刚穿上单夹衣服的敌人有些受不了,多躲进屋里。王玉山带上导火索和火柴,溜进油库,先到西屋外一看,看管人员都在屋内围着炉子饮酒。敌人呼二喝三正喝得起劲,又加风声呼呼作响,所以外面的动静根本听不清楚。王玉山便迅速靠近油垛,在泄油处用砖压好导火索,点燃一端,悄悄离开现场。

  晚10点左右,油场上“轰隆”一声巨响,接着火光冲天。王玉山知道事情成功了,他站在小院里,看着油桶一个接一个地腾空而起,带着浓烟烈火,被大风刮过小清河北岸。油场里大火熊熊,照得院内如同白昼,可敌伪无人敢救。几小时后,一百多吨存油全部烧光,王玉山才安然入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深度“潜伏”羊口,巧烧日军油库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