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随笔 > 忠县邓家沱遗址与渔洞墓群

忠县邓家沱遗址与渔洞墓群

重庆市文物局 等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距重庆市239千米,下距万州区105千米(水路88千米)。北靠梁平区,东邻万州区,南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垫江县、丰都县相依。“黄金水道”——长江由县西南的洋渡镇入境,北流绕经县城后,从东北的石宝镇蜿蜒东流。沪渝高速忠州长江大桥横亘于县城之南,从邓家沱遗址北部跨江而过。

  《忠州志》载:忠县“地接巴渝,江达巫夔,控山带水,为川东之襟吼门户之郡”。由于该地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平行岭谷地区,境内山峦丘陵高低绵延,河溪纵横,属典型山地丘陵地形。最高的方斗山海拔1680.3米,最低的长江河床海拔117.5米。由于山脉隔阻,此地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常年多阴雨而少晴风,年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数据由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提供),比较适合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忠县一带就一直有先民们长期生活繁衍。著名的中坝遗址、哨棚嘴遗址等均发现有丰富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存。《忠州志》载:忠县原名临江县,周代为巴国属地,“刎首留城”的巴蔓子在此留下千古绝唱。秦时归巴郡所辖,西汉始置临江县,新莽时改称监江,东汉复名临江。三国时先后属东吴和蜀汉所有,忠臣严颜在此守土垂青。《太平寰宇记》载:梁大同六年(540年)分巴郡置临江郡,西魏时设临州。唐贞观八年(634年)为彰显巴蔓子“刎首留城”及严颜、甘宁“意怀忠信”而改称忠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直隶州,直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年)废忠州改置忠县至今。

  忠县是三峡库区古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区、县之一,全县划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的文物保护项目达70多项。其中,地上文物保护项目20项,地下文物保护项目50多项。“丁房阙”、“无铭阙”、“乌杨阙”(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石宝寨等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家沱阙”(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老官庙、太保祠、临江岩摩崖造像、白公祠、石佛崖等被列入省级或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中国活二十四史”之称的中坝遗址及哨棚嘴遗址、瓦渣地遗址、邓家沱遗址、崖脚遗址、老鸹冲墓群、花灯坟墓群、土地岩墓群、仙人洞墓群、白沙墓群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001~2007年,受重庆市文化局三峡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鼎力协助下先后对忠县境内的新生镇邓家沱遗址、土地岩墓群、白沙墓群,洋渡镇渔洞墓群,涂井乡仙人洞墓群、上油坊遗址、龙滩遗址、石佛崖遗址,石宝镇石宝墓群等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文由孙莉、闫广宇摘编自  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忠县邓家沱遗址与渔洞墓群》之“绪论”。内容略有删节、调整。)

责编:韩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忠县邓家沱遗址与渔洞墓群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