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明清时期的“道”、“道员”是什么官制?

明清时期的“道”、“道员”是什么官制?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们翻看以清代为时间背景的文艺作品时,常常会听到“某某道员”、“某某道台”这样的官职称呼。乍一接触,我们都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熟悉的清代地方官职大多是总督、巡抚等,从未听说过“道员”“道台”。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道”与“道员”的来历。

  哈尔滨道台府

  道员,简称道,是明清时期的地方政府官职之一。民间也称之为道尹、道台。雅称为观察、观察使。该官职通常省与府之间-道官署的主官,另外,也有如盐运道员的专任官职,布政使副手也是道员。

  “道”的设置有上千年的历史。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方监察事务的分区称呼。唐玄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与汉代的州相仿,是隶属于中央的监察区,唐代道的变革与设置十分繁复。北宋王朝建立后,沿袭唐制,分全国为十三道,不久改道为路,配属了相应的官员。所以有宋一代有所谓“路、府、州、县”的地方行政划分。

  唐代道划分图

  道员这一官职起源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在地方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省一级的地方设置布政司、按察司等。因为明代地方行政区划受到元代影响,辖区较大且事务繁杂,布政司下设左右参政、参议,他们分理各道赋税财政,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狱司法,称为“分巡道”。这是“道”和“道员”最早的来历。

  满清政府定鼎以来,在许多方面承袭了明代的官职设置却略有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道、府、县四级,其中道设道员,是处于省藩、臬二司与府、厅中间一级的地方长官,各省并无编制定额,随事务进行添设。清代恢复了道的设置,其范围较小,属于省的管辖范畴。乾隆时期以来,一般为正四品之官,但可另加头衔提升品秩,如台湾兵备道,例加按察使衔,为三品。晚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强租租界,强开商埠,有了所谓“海关道”的职务,但一般由地方上掌兵权的官僚兼任。

  扬州吴道台宅第

  辛亥革命后,道员改称“观察使”,北洋政府改称道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废除“道”的编制,各省改设行政督察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明清时期的“道”、“道员”是什么官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