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历史文化 > 宗教故事 > 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南朝至宋朝的佛学热

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南朝至宋朝的佛学热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杭州的佛教源远流长。佛寺始建于东晋,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南宋。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云:“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梦粱录》卷十五《城内外寺院》记南宋佛寺至少有480座寺院:“城内寺院,如自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以下,大小寺院五十有七,倚郭尼寺,自妙净、福全、慈光、地藏寺以下,三十有一;又两赤县大小梵宫,自景德灵隐禅寺、三天竺、演福上下、圆觉、净慈、光孝、报恩禅寺以下,寺院凡三百八十有五……都城内外庵舍,自保宁庵之次,共一十有三。”又《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五《寺观》称:“今浮屠、老氏之宫遍天下,而在钱塘为尤众。”唐代诗人杜牧记写金陵的《江南春》诗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适用于南宋时期的临安。

    临安的佛寺主要有禅寺、讲寺、律寺。禅寺专修参禅,讲寺专主讲经,律寺专主持戒、传戒,谓之宗下、教下、律下,鼎足而三。禅寺又称“丛林”,在当时居多,有临济、云门、曹洞等宗。讲寺又称教寺,以天台宗、贤首宗居多。在禅寺、讲寺里,不学戒,不持戒,也不传戒,这是佛教在中国不断本土化的结果。唯有律寺主学戒、持戒、传戒,是佛教的正宗,但却日渐衰微,所以数量相对较少,至明代基本消亡。嘉定年间(1208—1224年),宋室对江南佛教寺院作了评比,评定禅寺五山十刹和教寺(即讲寺)五山十刹。临安的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为禅寺五山之首,中天竺寺为禅寺十刹之一,上天竺寺、下天竺寺为教寺五山之首,集庆寺、演福寺、普福寺在教寺十刹之列。律寺主要有昭庆寺、六通寺、法相寺、仙林寺、灵芝寺等。这些寺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径山寺位于余杭区径山镇,唐大历四年(769年)释法钦建,代宗赐名径山禅寺。咸通二年(861年)无上鉴宗重建。乾符六年(879年)僖宗赐名乾符镇国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赐名承天禅院,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赐名径山能仁禅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孝宗御题“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嘉定年间,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中的五山之首,居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育王寺之前,有“东南第一禅院”之称。北宋时苏轼倡导改“自袭制”为“十方住持制”(“十方选贤制”),由官府招请十方高僧主持名刹,径山寺先后有祖印常悟、净慧择陵、妙堪思慧、澄慧用渊、无畏维琳等禅师主持。南宋时有大慧宗杲、佛照德光、真歇清了、大禅了明、密庵咸杰、利翁如琰、蒙庵元聪、无准师范、痴绝道冲、石溪心月、荆叟如珏、虚堂智愚、虚舟普渡等禅师主持。时僧众云集常达1000余人。南宋时日本入中国求法者从天台、浙东逐渐转向临安。径山临济宗杨岐派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临济宗径山派,径山寺由此成为日本佛教祖庭之一。


 灵隐寺位于灵隐山,东晋咸和元年(326年)释慧理创建。后梁武帝赐田灵隐寺,使其规模扩展。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改名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改名景德灵隐寺。南宋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殿堂亭阁数以十计。主要有百尺弥勒阁、莲蓬堂、直指堂、千佛殿、望海阁、巢云阁、见山堂、延宾水阁、白云庵、松源庵、觉皇殿(大雄宝殿)等。诸堂匾额多为孝宗、理宗所书。寺僧多达1700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改名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嘉定年间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中的五山第二。

    净慈寺位于南山慧日峰下,面临夕照山。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钱俶建,称慧日永明院。宋太宗赐额“寿宁禅院”,不久毁。南渡后,释道容主持修建。绍兴十九年(1149年)改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宏盛为南山之冠。后毁于火。释道济募缘再建。嘉泰年间(1201—1204年)又毁,嘉定三年(1210年)再建。此后不断兴盛,成为江南名寺。南宋时主要有罗汉堂、华严阁、千佛阁、慧日阁、宗镜堂等。著名的济公和尚在净慈寺留有许多传说和遗迹。济公和尚俗姓李,名修缘,后改名道济,字湖隐,浙江台州人。18岁在灵隐寺从瞎堂禅师出家,举止落拓,不择饮啖,众讦其违律。瞎堂禅师说:“法门广大,岂不能容一颠僧?”人以“济颠”、“散圣”名之。嘉泰四年(1204年)净慈寺大殿毁于火,相传他通过香积井运木修造。

    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隋开皇十七年(597年)释宝掌在此建道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钱俶改为崇寿院,政和四年(1114年)改名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南宋时大有增建。上天竺寺初建于晋天福四年(939年)。北宋嘉祐末年(1063年)沈遘奏请改为教寺,治平年间(1064—1067年)蔡襄奏赐灵感观音院。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改院为寺,有白云堂、两峰堂、光明忏堂、法堂、中印堂、十六观堂、千佛阁、秋芳阁、延桂阁、鸣阳楼、皇华馆、夜讲堂、清华轩、双桂轩、雪波亭等50余座建筑。下天竺寺东晋咸和五年(330年)释慧理建,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扩建,改名南天竺寺。五代时改名五百罗汉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灵山寺,天禧四年(1020年)改名天竺寺,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高宗赐额“天竺时思荐福寺”,庆元三年(1197年)复名天竺寺。南宋时主要有金光明三昧堂、神御殿、七宝普贤殿、无量寿佛宝阁、七叶堂、净土九品观堂、西岭草堂、日观庵和曲水亭、回轩亭、重荣桧、神尼舍利塔、香林洞、客儿亭、跳珠泉、翻经台、枕流亭等120多处建筑名胜古迹。

    集庆寺在九里松西段,南宋淳熙十一年(1251年)理宗为宠妃阎氏建,巧丽冠于诸刹。有释迦大佛宝殿、天基万寿殿、寿星堂、圆通堂、西方殿、禅观阁、法轮宝藏殿、龙华海会堂、百官堂等十多座建筑。寺僧多达1250余人。昭庆寺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重修,南宋时改为策选锋军教场,绍兴末年恢复原名。法相寺俗称长耳相院。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天台国清寺高僧法真始驻该寺,持戒极严,北宋乾祐四年(1059年)圆寂。弟子将其真身油漆贴金,名为定光右佛。信仰者甚多,盛极一时。法真耳长9寸,上过于顶,下达两颊,号长耳和尚。仙林寺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赐额“隆兴万善戒坛”,淳祐三年(1243年)理宗赐额“飞天法轮宝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南朝至宋朝的佛学热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