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666历史网欢迎您!(66613.net)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人物 > 童明康副理事长访谈

童明康副理事长访谈

本站记者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0月26日上午,中国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大会结束后,本站记者采访了新当选的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童明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记者:首先,恭贺您当选为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请您谈一下对本次考古学会有什么看法?
    童局长:这次考古学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老一代考古学家高风亮节、顾全大局的风范和品格令我们由衷敬佩。从这方面来说,本次会议可以说是学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这届领导班子已有了年轻化的趋势,但从长远来看,本届领导班子仍是一个过渡,下一届应该更年轻化。

    记者:作为国家文物局的领导,您对新一届的考古学会有什么期望?
    童局长: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考古学会的各项工作,我简单谈几点期望: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发扬民主。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和发扬民主是我们的考古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学会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团体,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所以,新一届领导班子要在团结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凝聚全国考古工作者,进一步总结以往的经验,把我们的学会建设成为一个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充满朝气、学术气氛浓厚、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团体,真正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要继续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学会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这在全国的学会中都是一个典范和旗帜。夏鼐和苏秉琦等几位先生在任期间,组织召开了很多学术会议,极大地促进了各地考古学理论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推动中国考古学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当前,各级专业考古研究单位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大遗址考古工作、考古资料整理与报告出版工作、考古科研工作以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等等都是目前考古工作的重点。而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逐渐运用到考古工作中,迫切需要考古工作者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学术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支撑点。我希望学会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各地考古工作者提供一个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窗口与平台;同时,积极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合作研究工作,不断拓展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牢固树立保护意识,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过去,因为一些考古工作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了破坏。所以我们强调要做好发掘现场第一时间的保护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提取各类信息。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些遗产在我们手中被毁掉。现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扩展,包括工业遗产、文化景观、乡土建筑、文化线路、20世纪遗产等等。学会应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关注当前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和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积极参与相关理论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成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更多地关注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切实地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中国考古学会在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像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像您刚才提到的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考古这些问题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都已经提上了日程,这也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那么新一届的考古学会是怎么看待这方面的问题的?
    童局长:我想学会应当参与进来。苏秉琦先生在50年代就提出“人民的考古学”这个概念。80年代又多次讲到“再造天书”的问题,提倡考古学要平民化,考古工作成果要惠及人民群众。苏先生身体力行,他晚年所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大众介绍有关考古工作的成果,在考古工作公众化、社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很多学科也产生了影响。当年费孝通先生就是听了苏先生的区系类型理论有感而发,致函苏先生,赞扬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启发了很多学科。所以说,考古学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面向社会、面向人民群众。
    国家文物局一直倡导和推动考古工作的社会化、公众化。新一届学会也应努力在这一方面做些工作,更多地关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大事。考古工作的社会化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各大学可以组织考古专业的学生,以夏令营或志愿者的方式,举办一些接近民众的活动;一些考古工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确保文物安全和考古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允许当地民众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向他们宣传考古和文物保护知识;在考古工作中,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有责任向公众介绍国家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解答老百姓的不解和疑问,等等。这些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消失,这就是没有及时保护的后果。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虽然有一些文物点没有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它同样是文物,理应受到《文物保护法》的保护。但实际上,这些文物点多被随意毁坏、拆除。很多地方不愿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认为这会束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广大考古工作者一方面要了解现行的文物保护政策,向公众、向地方政府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应积极为地方出谋划策,提出文物保护的具体意见和办法。

    记者:新一届的考古学会在针对公众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童局长:正如我刚才所言,这应当作为今后考古工作的一项方针。让社会、让民众更多地了解考古,接近考古,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能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至于具体措施,还要靠各单位去研究、去探讨,号召考古工作者向这方面努力。
    国家文物局提倡,有条件的考古工地在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向民众开放。老百姓有这样的反映,考古队在地方发掘了两年,挖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有些老百姓还反对考古工作,认为文物是祖先的东西,考古发掘会破坏风水,一挖就要遭灾。所以,广大考古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在考古工作中积极向当地民众宣传文物保护法规、政策,普及考古和文物保护知识,让老百姓知道我们做了什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公众参与活动,使当地民众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更加有动力投身到家乡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目前,考古报告的专业性很强,难以普及。我们很多重要发现都没有被采纳到历史教学中,考古工作成果没有被社会了解和接受。今后,学会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文章,使我们的观点和认识能够让其它相关学科了解,让社会、公众了解,这样才能发挥考古学的作用。

    记者:如果文物局要举办和公众考古或者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活动,会不会找考古学会合作?
    童局长:当然要。就像我们这次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各地考古所都应当是主力军。我们要发挥广大考古工作者的积极性,全力投入到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来,使第三次文物普查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国家文物局的很多事务需要考古所、考古学会配合开展。以前,我们一直同学会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夏鼐和苏秉琦等几位先生在任期间,我们有过很好的合作,这种合作在今后将会进一步加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童明康副理事长访谈

微信扫码分享